人們常說:酒香不怕巷子深。過去家庭作坊式的手工釀酒,酒的香氣濃郁醇厚,香飄千里,就算巷子再深,人們都會追尋著這酒香味來買酒喝。
在岑鞏縣平莊鎮觀音沖村的一家純手工釀酒的作坊,沒有機器,只有一個爐灶,一些自制的釀酒工具及古老的釀酒手藝,滿屋的酒香讓人沉醉其中。
一大早,釀酒好手龍言坤就開始支起鍋灶,生火、烤酒,用祖輩們留下來的柴火蒸餾傳統方式手工釀造純糧米酒。為保證釀造出來的酒味美香醇,龍言坤光是選材這一塊就非常嚴謹。
“釀造好酒一離不開好原料,二離不開好水,三得有好手藝。所以釀酒我們都是選用優質高粱、大米、紅薯等為原料,再采用我們的天然井水,通過我們的傳統手藝制作,才能釀造出好酒。”龍言坤說。
釀酒又稱為烤酒,完成原料浸泡、蒸煮、攤涼、下曲、發酵、蒸餾等工序,半個月后才能上灶蒸餾取酒,讓一粒粒糧食演變成一滴米酒,蒸餾出“記憶”中的味道。
不少在外務工的平莊人,無論在外多少年,一旦回到家鄉,要喝的就是本土釀造的酒,那是忘不了的家鄉味道。
恰逢清明時節,龍定奎回家祭祖,聽說三叔龍言坤在家烤酒,聞著酒香來到三叔家,喝上一口,解解饞。“香,還是我們自己烤這個酒好,好喝。”龍定奎美滋滋地說。
傳統古法釀酒工藝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與發展,老百姓習慣飲用當地古法釀制、帶著純正“糧食味道”的酒,這種飽含濃濃鄉愁的米酒深受當地人喜愛,也給龍言坤帶來一些經濟收入。“我一年要釀1000多斤酒,一般賣10元—30元左右,一年也能掙2萬元左右的收入。”龍言坤高興地說。
在人的記憶里,兒時家鄉的味道是人生最初的記憶,隨著歲月的流轉,慢慢沉淀。無論離家鄉多遠,總有一根線把人和家鄉牽在一起;無論離家鄉多久,總有一縷思鄉之情在你腦海中蕩漾。
老手藝正是人和記憶的紐帶,盡管有些手藝很“土”,但在現代化的今天,精心的手工制作更給人一種親切感、自豪感,煥發著獨特的魅力。
溫馨提示:
1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:gz163rsw官方具體簡章發布后,我們會第一時間通過公眾號分享給大家。你可以在公眾號中回復“貴州公務員”隨時查看最新動態。
2、有疑問可加小編個人微信:gz163rsw
貴州人事招考信息網官方公眾號:gz163rsw
貴州特崗教師招聘招考信息網官方公眾號:gzjszpw
貴州醫療衛生招聘信息網官方公眾號:gz163ylwsw
掃描下方二維碼直接關注公眾號